据《劳动报》报道,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,花费7年时间,用365万颗人造珍珠“绘”出一幅《清明上河图》。昨天,这幅曾经受邀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画卷,首次在上海全卷亮相。这幅画卷长28米、宽1.1米,在2008年还获得了“最大平面珠饰细工”世界吉尼斯纪录。画卷的作者刘凤新只是一个建筑工人,当初创作这幅作品是想为奥运会献礼。
北京申奥成功后,各地纷纷举办“迎奥运”活动。山东人刘凤新当时正在天津打工。“当时想要创造一个作品,送给奥运会。”随后,连电脑键盘都认不全的刘凤新花了两元钱,到网吧“啄”着键盘查找起了“中国传统艺术品”,最后选中了《清明上河图》。怎么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有特点呢?刘凤新一直苦苦思索。一次逛街时,他看见小摊上有人出售米粒大晶莹剔透的人造珍珠,他顿时眼前一亮:何不用珍珠穿制一幅《清明上河图》呢?经过一夜深思,他决定创作一幅《清明上河图》的穿珠画。为了这幅作品,刘凤新的双眼视力开始衰退,已是轻度色盲。
2010年新年伊始,一封来自英国的信件让他彻夜未眠:大英博物馆邀请他参加展览,并提出了收购意向。“当时英国人开价30万英镑,我没有卖。现在有艺术家估价800万元人民币,我也没想过出售。”刘凤新告诉记者,目前这幅画卷主要在北京长期展出,有时也会在全国各地巡展。
记者看到,这幅珍珠《清明上河图》中的亮点非常多,光是人物形象就有八百多个,有骑马的,有挑担的,街道两边还有茶楼、酒馆、当铺等。“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大概用了205种颜色,仅深深浅浅的绿色就有180种。”刘凤新为了能让画面更生动,通过浸泡方式,直径0.3毫米的珠子,需要三天上色,才能达到与原作95%的相似度,呈现出一派北宋时期首都汴京的繁荣盛世。